政府網站無障礙空間檢測
自20世紀末網際網路應用蓬勃發展,其中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被政府機關、民間企業或個人大量使用,在網路上提供資訊或提供線上申辦,使用者透過電腦及網路即可獲得所需服務。對於身障人士而言,網站必須具備無障礙操作設計,才能更容易得享有網際網路為生活帶來的便利性。

為推動我國網站無障礙網路空間,我國於2011年2月1日政府修正公布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公共資訊無障礙入法,致力於為身心障礙者營造無障礙的網路環境,掃除身心障礙者使用網站的困難。另參酌全球資訊網協會(W3C)發布之「網頁內容可及性規範」(WCAG 2.0),2017年2月15日正式實施「網站無障礙規範」, 其內容能廣泛對應網頁科技之現狀與未來發展,整體架構更適合於網站開發與檢核的實務指引。2021年7月我國「網站無障礙規範」新增1指引、修改1指引及新增17個成功準則。最新規範簡述如下(紅字為新增、修改項目):
原則 | 指引 | 成功準則 | |
---|---|---|---|
1.可感知 | 1.1替代文字 | 1.1.1非文字內容 | |
1.2時序媒體 | 1.2.1純音訊與純視訊(預錄) 1.2.3音訊描述或替代媒體 1.2.5音訊描述(預錄) 1.2.7延伸音訊描述 1.2.9純音訊(現場直播) |
1.2.2字幕(預錄) 1.2.4字幕(現場直播) 1.2.6手語(預錄) 1.2.8替代媒體(預錄) |
|
1.3可調適 | 1.3.1資訊與關連性 1.3.3知覺特徵 1.3.5識別輸入目的 |
1.3.2有意義的序列 1.3.4螢幕方向 1.3.6識別目的 |
|
1.4可辨識 | 1.4.1色彩使用 1.4.3對比值(最小) 1.4.5影像文字 1.4.7低或無背景音訊 1.4.9影像文字(無例外) 1.4.11非文字對比 1.4.13懸浮或焦點內容 |
1.4.2音訊控制 1.4.4調整文字尺寸 1.4.6對比值(增強) 1.4.8視覺呈現 1.4.10流動排版 1.4.12文字間距 |
|
2.可操作 | 2.1鍵盤可操作 | 2.1.1鍵盤 2.1.3鍵盤(無例外) |
2.1.2無鍵盤操作陷阱 2.1.4快捷鍵 |
2.2充足時間 | 2.2.1計時調整 2.2.3無計時 2.2.5重新認證 |
2.2.2暫停、停止和隱藏 2.2.4中斷 2.2.6逾時 |
|
2.3預防痙攣和身體不適反應 | 2.3.1閃爍三次或低於閾值 2.3.3來自互動的動畫 |
2.3.2閃爍三次 | |
2.4可導覽 | 2.4.1跳過區塊 2.4.3焦點順序 2.4.5多種方式 2.4.7焦點可視 2.4.9鏈結目的(僅鏈結) |
2.4.2網頁標題 2.4.4鏈結目的(脈絡) 2.4.6標題和標籤 2.4.8位置 2.4.10區段標頭 |
|
2.5輸入方式 | 2.5.1指標手勢 2.5.3標籤名稱 2.5.5目標尺寸 |
2.5.2指標取消 2.5.4動作啟動 2.5.6並行輸入機制 |
|
3.可理解 | 3.1可讀性 | 3.1.1網頁語言 3.1.3特殊詞彙 3.1.5閱讀程度 |
3.1.2局部語言 3.1.4縮寫 3.1.6發音 |
3.2可預期性 | 3.2.1焦點 3.2.3一致的導覽 3.2.5依請求變更 |
3.2.2輸入 3.2.4一致的識別 |
|
3.3輸入協助 | 3.3.1識別錯誤 3.3.3錯誤建議 3.3.5協助 |
3.3.2標籤或說明 3.3.4錯誤預防(法律、財務、個人資料) 3.3.6錯誤預防(全部) |
|
4.穩健性 | 4.1相容性 | 4.1.1語法分析 4.1.3狀態訊息 |
4.1.2名稱、角色和值 |
相關連結
相關圖片
發布單位:數位政府司
建立日期:2022-08-27
更新日期: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