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顏色切換 深色模式
進階搜尋
關閉搜尋
:::

創投公會拜會唐鳳部長逐字稿

  •  謝睿哲
    謝睿哲
    部長、各位長官好,先簡單跟部長介紹一下公會在做的事,創投公會匯集國內比較大型創投機構跟 CBC 這些機構組成的公會平臺,我們每年都會發布我們的創投年鑑,提供整個創業投資環境的狀態,公會做三件事,第一個是政策,第二個是我們投資計畫,第三個是我們每年會辦不同的活動,是把新創跟創投公會有個平臺,讓雙方有個連結。
  •  謝睿哲
    謝睿哲
    政策推動的部分,第一個是跟國發基金有關,我們希望政策可以鬆綁,第二個是我們一直跟保險業溝通討論,因為保險業資金一年是 30 兆的資金規模,但是盤點投資到創投只有 300 億,也就是千分之 1 的比例到創投,百分之 65 到海外,我們其實一直在溝通。
  •  謝睿哲
    謝睿哲
    金管會關於資本 RVC 的部分,為何保險業者不願意投資創投的原因,因為創投投資新創的風險比較高,我們也知道未來 2、30 年是臺灣要透過新創企業,也就是要做下一個護國神山。我們其實一直在政策推動上,希望推出更多利於創投跟新創的政策,這個投資計畫等一下會再說明,我們今年也辦了很多不同的活動。
  •  謝睿哲
    謝睿哲
    剛剛講到執行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畫,針對五年內的新創,實收資本額沒有大於 1 億,有外界的民間投資人,就可以申請這樣的投資計畫。從 2018 年 5 月開始推動這樣的計畫,其實國發核准加上民間的投資人已經到 100 億以上的規模,這個計畫,國發會龔明鑫主委不斷支持,也希望可以投入更多的團隊,目前大家可以看到 305 場投審會當中,已經投入了 210 家,這個比例跟一般創投的比例是高出許多,其實從政府的角度,希望這個新創的體質還不錯的話,就要給一定的支持。因為今天跟數位發展部有關係,我們盤點了 120 家投出跟數位經濟新創有關的企業,這個也讓大家參考。
  •  謝睿哲
    謝睿哲
    我們在上個月中的時候也辦了創投論壇,是以數位經濟為主題,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我們這次是針對 OMO、休閒旅遊、教育這三個主題來辦,我們也邀請到三家大企業,像全聯、中華電信等公司,其實我們透過這樣的創投論壇,我們希望邀請更多的創投投資人一起共襄盛舉,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一來擴大我們對數位經濟產業的討論,二來可以邀請這些新創可以取得資金的協助。
  •  謝睿哲
    謝睿哲
    今年其實也開了一個 Podcast,每一集就邀請一家新創公司、投資新創的投資人一起到節目上分享,其實我們大概到目前為止上架的 14 集當中,其實高達 8 集是跟數位經濟、新創有關,像 Hahow 等公司,其實我們都有邀請到節目上分享。
  •  謝睿哲
    謝睿哲
    今天的重點還是回歸到我們從創投公會的角度來思考臺灣數位經濟的發展,因為今天跟數位發展部討論,我們就提出了一個建議跟三個合作。其實大家都知道國發基金可能有挹注資源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有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像文化部文策院有一個加強創業參考,工業局是一個策略性服務跟製造方案,我們認為數位發展部作為要推動國家數位經濟發展平臺跟主管機關,我們認為也可以加強跟國發基金去取得資源,透過這樣的計畫,其實把創投資源帶進來,所以這個是第一個建議。
  •  謝睿哲
    謝睿哲
    第二,我們在接下來每一年會辦一至兩場創投論壇是以數位經濟為主題,這個範疇是很廣的,我們希望直接可以跟數位發展部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我們一起辦數位經濟論壇,這部分是我們提出來的第一個合作。
  •  謝睿哲
    謝睿哲
    再來,剛剛提到早期數位經濟的新創,其實我們可以一起合作辦說明會,我們也可以辦資金的媒合會,這個是提出來的第二個合作。
  •  謝睿哲
    謝睿哲
    最後,數位發展部,這次整合很多不同的單位,不管是 AI Day、很多比賽都可以挑出很不錯的亮點新創,所以有幾家新創公司到節目上一起錄 Podcast,這個是我們從創投公會的角度提出一個建議、三個合作,以上。
  •  唐鳳
    唐鳳
    很棒的補充。我想先問一下,你們去篩選「數位經濟」相關的時候,是用怎麼樣的標準?像我們這邊的數位產業署很明確,也就是各行各業,可以幫助他們數位轉型的,就是數位產業。你們這邊有類似的想法嗎?
  •  謝睿哲
    謝睿哲
    我們應該是參考國發基金天使基金的定義為主,不會是以我們的角度。
  •  唐鳳
    唐鳳
    理解,我們最近也在想說像就業金卡對於數位相關的人才,應該要有個「數位領域」的規劃。
  •  唐鳳
    唐鳳
    所以你們主要是用國發會的定義?
  •  謝睿哲
    謝睿哲
    對。
  •  唐鳳
    唐鳳
    「五年內算新創」也是?
  •  謝睿哲
    謝睿哲
    對。以前認為可以擴大到五年。
  •  唐鳳
    唐鳳
    我們好像有的專案是 8 年?
  •  胡貝蒂
    胡貝蒂
    我們已經 8 年了。
  •  唐鳳
    唐鳳
    你們有什麼想法?
  •  謝睿哲
    謝睿哲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非常精確說是幾年,但是以公部門的角度還是要訂年限,因為如果不符合剛剛講的三個條件,就要申請資格審,委員同意符合資格,就可以來申請。
  •  唐鳳
    唐鳳
    疫情期間保送了很多人。
  •  謝睿哲
    謝睿哲
    我們發現滿多 6 到 8 年的公司,其實這個分布也滿多的,他們想要來申請,但是這個是比較困難的地方,所以我想國發這邊也在思考從 3 年放寬到 5 年,現在也許 5 年,未來如果希望更多的公司可以申請,也許會再放寬年限,這個一直在討論中。
  •  唐鳳
    唐鳳
    瞭解,所以你們並沒有很強烈的主張?
  •  謝睿哲
    謝睿哲
    是。
  •  唐鳳
    唐鳳
    好的。後面這些比較具體的部分,看理事長有沒有什麼想法?最後一頁有討論事項,看怎麼樣開始。
  •  邱德成
    邱德成
    謝謝部長,很抱歉,我是這裡的房東,我公司在這裡,42 樓,這應該是新光人壽的大樓,我另外一個工作在這邊當副董事長。我們前一陣子剛好有數位經濟發展的論壇,其實目前對一般投資大眾,台灣的數位經濟都還是集中在硬體製造部分,有關製造服務這一塊比較弱,但對照在美國大部分,像美國大公司 5 家裡面,有 4 家是數位經濟。
  •  唐鳳
    唐鳳
    他們全部都是跨境服務。
  •  邱德成
    邱德成
    我們在這一塊相對是比較弱的,包含人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這一方面如果有需要——大家對於數位發展部的期待滿高的——事實上我們長遠來看整個臺灣如果要經濟發展要到另外一個境界,也就是要數位經濟這一塊——尤其是在數位經濟服務這一塊——我們臺灣現在目前對 GDP 成長號稱滿不錯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的民眾沒有這樣的感覺,畢竟大部分的就業人口在服務業,這些服務業的人可能會有經濟成長的感覺,如何透過數位轉型跟數位經濟的發展,尤其年輕的世代創業,像剛剛也報告過,其實創投公會在這一塊滿積極在做,但是各位也沒有聚焦過度在這一塊,創投公會一年大概有 300 個案子,大概投 100 億左右,案子的金額不大,其實一個案子在 3,000 多萬,亮點不夠大。
  •  邱德成
    邱德成
    第二,大家聚焦的部分也沒有很明確,就像以前 3、40 年前在發展半導體業的時候,也就是很清楚有一個主軸在帶,數位經濟範圍很廣,但沒有主軸在帶,所以希望未來可以再有共識,大家共同來努力。雖然臺灣人才很優秀、多元,但像我們今天參加奧運,不集中幾個項目,以我們的人口數來看,不容易有優勢,所以這個部分要再請教數位經濟哪幾個項目比較有機會可以打通的,我想今天要跟部長見面,自己公會的會員很興奮,想要提出建議,跟數位發展部多做一些互動。
  •  邱德成
    邱德成
    過去創投公會主要的主管機關是工業局,我想署長、副署長都是在經濟部工業局服務過,創投公會早期在半導體業,這方面的布局滿多的,後來隨著 3C 產業的發展、ICT 的產業布局滿多,創投有跟著時代在變,最近這幾年在生物科技方面,也布局滿多的,現在走到數位經濟的時代,我們希望也可以趕快加入,尤其數位發展部都成立了,主管機關跟業者可以銜接,讓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可以快一點。
  •  邱德成
    邱德成
    我覺得剛剛特助所提的,我期待的比他期待的多很多,主要是在資本市場這一塊,數位發展部如何協助數位經濟產業在市場當中比較快有成果出來,因為我們的公司,說真的太小了,然後市值又不高,所以大家的能見度就不足,這一塊如果部長帶頭,鼓舞這些年輕創業家的士氣,金融業的資金可以流向資本市場裡面數位經濟的創新產業。
  •  邱德成
    邱德成
    前幾天我看到有一篇中華金融科技產業砲轟臺灣沒有金融業的獨角獸,有一篇報導在講這個,雖然國發會有出來澄清,但其實臺灣對獨角獸的期待都滿高的,臺灣的特殊環境要用美式的定義有一點門檻,我們應該要發展自己的資本市場,讓我們的新創可以融入,我們定義 10 億美金的門檻太高了,因為臺灣資本市場本身跟創業模式不容易有 10 億元進帳,像我們早點讓他們到資本市場去歷練,甚至到國外掛牌都是可以走的方向。
  •  邱德成
    邱德成
    像我們這次開會,說臺灣不要 10 億美金,而是從 1 億美金開始,我們有獨特自己的市場,然後鼓勵這些新創有比較具體可以達到的目標,這個是我自己個人的期待,像幾個禮拜前我們開數位經濟的論壇,新創公司也有來參加,也期待以後有機會跟數位發展部在這一方面產業的交流,包含論壇活動或者是新創活動可以有一些緊密的合作,這個是我們今天主要來拜訪的目的,謝謝。
  •  唐鳳
    唐鳳
    謝謝鄰居、房東給我們的勉勵。
  •  唐鳳
    唐鳳
    我們來這邊之後,都說是「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都沒有用再用「百工百業」的詞,主要是要平衡服務業跟製造業,一個好的數位轉型服務,像資安的服務業,本來是同時對製造業像 SEMI 的供應鏈,像跨境服務、零信任架構是同時有利益的,之前確實是因為我跟中企處合作滿多,感覺服務業都拿一個零頭的相關轉型資源,製造業就拿部分,Betty 相當清楚。產業署在這邊成立就是要平衡這件事,所以我們非常同意。
  •  唐鳳
    唐鳳
    第二,我很高興聽到像去日本掛牌,你們是很樂觀、正向看這件事,好比帶起氣氛,1/10 的獨角獸也是獨角獸的想法,這個跟實際上碰到的定義調整是非常契合的,像剛剛講到資安的新創,像 10 億以前都不算,不知道要去哪裡,所以我覺得方向上是非常好的。
  •  唐鳳
    唐鳳
    Focus 的話,因為簡報提到要挑選 3 到 5 家來錄音,剛剛理事長是講說 請產業署來挑的意思?
  •  邱德成
    邱德成
    大家一起討論。我們希望部長親自上線。
  •  唐鳳
    唐鳳
    我們有新創的身分嗎?(笑)
  •  邱德成
    邱德成
    你們是新創的部會。
  •  唐鳳
    唐鳳
    算是內部創新(笑)。我覺得這個很好,所以 focus 的部分,先看懷仁有沒有想法?
  •  李懷仁
    李懷仁
    謝謝部長、各位先進,我滿贊成理事長的講法是 1 億,當然 Unicorn 這個概念在國外也很明顯,如果在講獨角獸,我想就取名叫做「千里馬」之類的,也許我們可以來討論國內新創的市值、估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給予一個光環,也就是在募資、資本市場上更順利,不管是國家或者是正當性會比較強,這我覺得可以跟國發會一起來討論。
  •  李懷仁
    李懷仁
    第二,合作的部分,其實部長上次也有提到我們對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只要新創對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有幫助,這對產業署來說都沒有什麼問題,挑選的部分在共識上,像資安署現在一開始的重點,有一個重要的共識產業是資安產業,資安產業對我們來說,各行各業都會需要資安產業,不管是 IoT 或是供應鏈的製造,其實總統也強調希望臺灣在供應鏈扮演可信任的角色,部長又提到 trust 不只是臺灣而已,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請產業署總資安產業的部分開始 run。
  •  唐鳳
    唐鳳
    這個是六大核心產業裡面跟剛剛理事長講的,比較 focus 扣合的一個部分。
  •  胡貝蒂
    胡貝蒂
    剛剛理事長提到創投主管機關的部分,目前還是在工業局,沒有隨著業務移撥過來。
  •  邱德成
    邱德成
    你們可以多出一點錢,我們不會反對。
  •  胡貝蒂
    胡貝蒂
    這個是未來可以很多合作的部分。剛剛同仁簡報有提到,國發基金現在的創業天使計畫,有 50%都是經濟新創的相關計畫,如果獨立的話,我們會很開心合作。
  •  唐鳳
    唐鳳
    這樣原來的分類要改名為「類比新創」?
  •  胡貝蒂
    胡貝蒂
    會覺得是不是有點重複?我們可以跟國發基金討論,我們之前在中企處有策略投資方案的部分,國發會的創業天使很容易通過,所以未來很多新創都會往那邊靠攏,因此我們另外拉出來的時候,不曉得效果會怎麼樣?
  •  邱德成
    邱德成
    現在目前有的基金,跟中小企業處那邊的搭配,還有跟工業局搭配,中小企業處進行比較順利,因為每個部會的角色與期待不一樣,業者自然會挑選搭配比較順的,資金就會流動比較快,現在大家重複檢討起來,像剛剛提到公會版跟數位發展有關,老實說我覺得他們的歸類是比較寬鬆,其實會重複計算,但是因為我想數位發展部畢竟是比較專業的,有分工出來,我們可以界定比較清楚,根據產官學大家共識的方向,要投資哪一個部分可以 focus,比如跟國發基金一年要 20 億,然後搭配創投 20 億就是 40 億,也就是 focus 在哪幾個項目發展,或者金額再大一點,我想那個會有效果。
  •  邱德成
    邱德成
    其實臺灣的創投本身太小,如果沒有搭配政府挹注的資金,力量會不夠,像中小企業處有、工業局也有、文化部也有,如果數位發展部也有,我覺得會更振奮人心,而且事實上大部分的創業家在做的時候,難免都跟數位發展有關,只是成分多少而已,我們可以要求成分高一點,那個對於現在的創投業、新創業最實際的是有那個基金,但是跟國發又不一樣,畢竟天使基金做的東西,一開始都很小,你要稍微大一點的計畫,又沒有辦法做,又太慢了,所以要創投業搭配會比較快,所以最積極是這一塊,而且讓數位發展部很快就會有新創界的朋友站在朋友,也就是數位發展部真的是支持新創產業的發展。
  •  胡貝蒂
    胡貝蒂
    這個部分我們後續會再跟國發會討論。
  •  唐鳳
    唐鳳
    我們在行業分類代碼當中,582、620、639 這三個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很明顯就是產業署主政。其他的我們幾乎都是「協力」、「協辦」、「協調」之類,那樣就會碰到 Betty 所碰到實務上的困難,我也很同意 focus,那樣的話,可能就是要 focus 在這些較無爭議的部分。
  •  林宇聲
    林宇聲
    剛剛提到有關於獨角獸的問題,就新創來看的話,獨角獸其實是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運作上不見得,像臺灣職棒的發展,因為王建明就很像獨角獸,就像臺灣職棒的產業拉起來,所以臺灣的職棒在全球 4、5 名,因為有些這樣的情況,所以小朋友在打棒球就會說以後要到美國大聯盟去。
  •  林宇聲
    林宇聲
    今天反過來是在數位產業發展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一個獨角獸,目前看起來是在日本沛星等等公司,其實也可以當作是我們的獨角獸,但是事實上我們不見得需要創造一個新的獨角獸,我們可以有很多獨角仙,因為聚集在一起,不用說就是要這麼高,但是在當地的獨角性是有其立即性,因此我們在發展新創的過程中,可以把它遍地開花的方式,並不是獨角獸的方式,而是獨角仙,這樣在創投的發展上比較實際,這個是我的想法。
  •  唐鳳
    唐鳳
    這邊講獨角仙,是 1/10 的獨角獸的意思嗎?量體有差距(笑)。
  •  邱德成
    邱德成
    獨角仙壽命只有一半(笑)。
  •  唐鳳
    唐鳳
    還是確認一下,所以你說遍地開花的意思,是不一定要學他們的路徑?
  •  王宇聲
    王宇聲
    是的。
  •  柯玲嫻
    柯玲嫻
    其實外界非常積極在進行了,但是因為數位經濟方面,大多是著重在電子業,忽略生物科技產業,現階段數位轉型的部分,非常缺乏專業基金的人才,我今天協同相關部門的余博士,他是數位管理部門的主管,就他管理這個部門的建議來看一下。
  •  余俊憲
    余俊憲
    部長、次長、各位長官跟先進,今天真的很開心,也很緊張,我準備了大抄。
  •  余俊憲
    余俊憲
    在這樣的討論過程當中,部長真的很厲害,很快帶動論壇的氣氛,誠如董事長所說的,其實每一個創投背後都有一些計畫,像我們的本業是做生技,剛剛講了很多,包含有服務、製造業,其實生技產業也是一種製造業,但是以往我們被認為是數位發展的後段班,大家認為數位發展知道生技業是高薪行業,但是大家講不出來。
  •  余俊憲
    余俊憲
    這幾年變化很快,而且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從疫情的爆發到新常態,生技業在數位有很大的變化,像新藥要發明得更快,包含要用真實世界資料做實驗、要怎麼樣開發更多的特效藥,還有這個市場的變化。
  •  余俊憲
    余俊憲
    但是像剛剛的討論當中,我們過去經常碰到經濟部的挹注,還有所謂國發基金的投資,像我們公司上一季才剛執行完經濟部的補助計畫,也是做數位的,也就是數據共享的服務創新計畫,其實有給我們很多指導,包含用社交媒體、網路爬蟲、系統整合跟供應鏈分享等等,我們都做了,今天到這個地方,我們覺得很有趣的是,尤其董事長跟我講說數位發展部應該是領頭羊,是哪一個頭?也就是數位發展的「領頭羊」,或者是創投的「領投羊」?
  •  余俊憲
    余俊憲
    剛剛理事長所講,或者是像剛剛副署長也有提到,副署長也很客氣講說搶國發基金的飯碗,其實我們的總公司本身也有國發基金的投資,上個月我還在下一條街去備詢,15 個委員問我們 3 個小時,問我們為何要現金增資。必須要講術業有專攻,其實國發基金對於數位發展並沒有這麼專業,15 位當中沒有一個是跟這個領域有關,不是大學教授,就是會計師,不然就是律師,其實都跟財務相關,看的都是財報數字,但是可以很清楚知道,數位的資產是來自於無形資產,所以我覺得在數位發展部的領頭羊的角色,尤其是提供創投公會當中,像剛剛有提到哪一個領域該做。
  •  余俊憲
    余俊憲
    剛剛次長也有提到不管是獨角獸或者是獨角仙,資安很值得做,又或者像剛剛提到的人才培育,也很直得做,因為這是讓產業界很痛苦的一件事,其實大家都知道台積電已經磁吸很多人,上個禮拜還出一份徵才廣告,他要徵技術員,說學經歷不拘,都願意收,我們看了就很傻眼,因此我們公司祭出一個政策,你只要推薦一個技術員進來,我們公司就補助 1 萬 5,000 元,我們缺工缺人才已經到這樣的層次了。
  •  余俊憲
    余俊憲
    我們從比較實務面或者是剛剛所說的角度來講,其實我們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建議,過往在做一些創新或者是研發的時候,政府都會給一些租稅或者是適當的補助,我們公司是一個 80 幾年的老公司,如同剛剛部長所講的我們也做內部創新,我們叫做「數據管理總部」,這內部創新真的是很新的事情,像在會議前,我剛剛一直在 Line,因為有兩個部門的主管在跟我吵一些事,內部創業真的很辛苦。
  •  余俊憲
    余俊憲
    所以,企業在做數位產業發展,有沒有可能像過去政府在補助新創,有挹注、投資的經費?
  •  唐鳳
    唐鳳
    我們會出一半。
  •  余俊憲
    余俊憲
    我們就在想是不是有可能有補助。剛剛理事長一直提到領域,像數據的產業,我們往往看不懂商模,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麼投資,誰看得懂商模,誰就早期知道它的價值。像誰知道 FB 這麼會賺錢,當時他只是設計出來方便交女朋友而已,但像這種很有洞見的想法,只有數位發展部的專家知道。
  •  余俊憲
    余俊憲
    所以可以做三個角色,一個是價值發現者、一個是價值支持者、一個是產業催生者,我們滿期待數位發展部可以協助公會發現更多值得投資,尤其是在數位產業上,可以定期給我們這些獨角仙相關有用的投資情報資訊,或者對於技術成熟度可以有比較明確的資訊,讓我們的投資可以有所依循。以上是我們從產業界比較務實,雖然講得有一點多,也比較細一點,但是太瑣碎了,這是我們的建議,謝謝。
  •  唐鳳
    唐鳳
    我綜整一下,國發基金出錢沒有問題,但是希望我們出力,方向要用在正確的地方,這個是第一個。
  •  唐鳳
    唐鳳
    第二,雲市集真的是點火,大家願意來數位轉型,但是聽起來你的意思是 commit 在數位轉型的這件事,也需要獎助等等的想法。
  •  唐鳳
    唐鳳
    第三,所謂情報交換的意思是你提出新創名單,我們和你說哪個是 FTX 嗎(笑)?那個流程我們不是很清楚。
  •  余俊憲
    余俊憲
    其實很多公家機關有做,像 TACC 也有,他們是跟我們賣情報的,每個月收 10 萬元,育成的團隊當中,育成到什麼情形,是要跟我們收錢的,他們說收錢是茶水費。
  •  邱德成
    邱德成
    那我一年收 5 萬元太少了吧!24 小時服務(笑)。
  •  余俊憲
    余俊憲
    我相信蒐集情報是有辛苦的地方,這也是一個產業。
  •  余俊憲
    余俊憲
    我的意思是比較一般的訊息,像對部長、各位專家來講比較普通的。
  •  唐鳳
    唐鳳
    對,所以並不是個案。這樣我就比較清楚了,謝謝。還有要補充的嗎?
  •  江旻峻
    江旻峻
    我認為數位發展跟過去的電子製造業或者半導體的差異在於,像臺灣過去做外包,做完的東西賣全世界,所以那個市場是夠大的,但是現在大部分看到臺灣數位的團隊,可能還是有市場的局限性,導致剛剛在討論,不管是要叫千里馬也好,那其實都是市場給你的價值,這也是我們投資人的痛,所以如果要把數位發展做好,我們應該要借鏡過去怎麼做計畫的這件事,如果做了數位發展是可以涉及整個世界,市值才會起來,要去哪裡上市,這個是資本市場機制,但臺灣的團隊如何國際化,人才跟資金都是最重要的一環。
  •  江旻峻
    江旻峻
    像剛剛有提到很多臺灣的加速器或者是政府單位有在做創業的訓練,我覺得可能人也不一定是最熟悉這個產業,所以訓練的結果也不一定好,像之前我去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有一個政策是,交換學生到國外唸書回來,但那只是增添各地的人文風景知識而已,他們跟世界上比較有名的國家,像矽谷、以色列、日本、中國,找他們那個地方的新創,有點像實習合作,交換學生一年,希望可以在 CEO 或者是 CXO 身邊學習,回來之後基本上他們就會被種下種子,長期也有比較國際化的視野,也會想到臺灣的數位國際是可以做到那樣的事,才會發展國際化的人才,因此也許要跟教育部或者是要找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國家來談長期的合作,像只要投 NUS,像東南亞的幾個獨角獸就是早期出來的創業者,因此臺灣在人才教育方面應該做這樣的事。
  •  江旻峻
    江旻峻
    在資金方面的部分,像臺灣的創投或者是國發基金來,不是只投臺灣,因為從過去的經驗,只投臺灣的案子,做 A 輪,後面就沒有創投可以支持了,有些是期待到臺灣,但是那個東西又差,就像是惡性循環,所以就要從比較國際的角度來想,並不是投資帶進去就好,是需要雙向的。也許我們的硬體製造業好、科技強,我們是拿這筆基金孵育比較國際化的團隊或者是新創團隊的人才,這些人去上班之後也知道跨國公司是這樣做的,這些人來創業,那些人有更好的循環,這樣才可以做數位的循環。
  •  江旻峻
    江旻峻
    所以可以透過資金的方式,我們認為國發基金可以讓這種數位的產業不要去投 20 個案子,如果可以拆成 20 個小的基金,找到年輕或者是中生代去 own 這個案子,我們認為創投需要轉型跟年輕化。
  •  江旻峻
    江旻峻
    數位軟體這一塊大家都在摸索,但是我們認為有很多好的人才,像有一些比較年輕的人可以帶領 GP,國發基金的錢放進來後,可以找比較有經驗的人,也讓年輕人有個舞臺,也就是把跨國的數位投資做好,與其做大的 fund,然後拆成小的 fund,不如這樣做,會比較有質變的案子。
  •  江旻峻
    江旻峻
    VC 有一半以上的錢會不見,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做,是讓那些錢再回來,即便 2、3 成,都是好的,有 4、5 家台灣的數位軟體公司也有機會跨國際,這可能出現,我覺得這樣才會有力量出現。
  •  江旻峻
    江旻峻
    反過來,臺灣團隊要自己喊出來真的很難,但是國際的團隊來到臺灣,發現有這樣的力量,做新創也不錯,在國際上反而拿到資金,更強,說不定會併購臺灣的 start up,然後再被學習,也就變成 IPO 的公司,這是我的建議。
  •  唐鳳
    唐鳳
    一方面是透過青銀共創的模式來確保經驗可以傳承,也還在市場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
  •  唐鳳
    唐鳳
    第二,我們一直在講人才循環,今天下午我還要去頒獎,就是有成功循環的人才,只是因為疫情所限,前幾年沒有辦法大規模來做這件事。
  •  唐鳳
    唐鳳
    我自己是覺得循環回來的那團人,每個人只要有跨境貢獻的實績,就都值得發就業金卡,因為他們在哪裡工作沒有差別。我以前在矽谷的時候,我們四個主要的 team,每個隔 6 小時在時區上,也就是每天一醒來就是上個時區在工作,數位跟其他產業有差,很多人就會說人才是不是外流?我覺得循環概念的普及,這個很關鍵,因為沒有的話,我們很難調動既有的資源上來做這件事;總之這個概念我很同意。
  •  邱德成
    邱德成
    實際上國內的公司,面臨到的問題是 3、4 年就可以做到國內第一名,因為國內的市場小,大家一開始 focus 在服務國內的市場為主,但是一旦做到第一名還不賺錢,營業規模又小,所以我們的產業政策上,要讓這些團隊有國際競爭力,今天臺灣的半導體業、ICT 產業強是因為從第一天成立就不是以臺灣的市場為目標,第一天成立就是要打國際的市場,但因為數位經濟在某些年輕團隊創業的時候,一開始沒有辦法打國際市場,但畢竟在環境跟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練兵這麼久,如何扶植這些產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目前看起來,我覺得這真的需要政府支援、協助他們,走出臺灣的市場。
  •  邱德成
    邱德成
    像我自己投資的PlayPlay,很快 5、6 年就變成臺灣第一名,但是報表一攤開就長這樣子,你要讓他賺錢很簡單,不要讓他研發就賺錢了,因為他開發新的東西就是要花錢,不然收入其實是滿不錯的,但是如果不跨出去就不會發展。目前看起來,大家比較想做的市場是到日本或者是東南亞,有可能打得贏,因為我們很多數位經濟的創業模式是從美國那邊過來的,但你要打到美國市場就會很困難,因為一開始研創就不在臺灣,那一類型占臺灣數位發展滿大部分,所以如何跨出臺灣的市場,包含東南亞或者是日本的市場,如果可以到美國去打更好。現在到中國市場的路,大家都死了這條心了,新創團隊都曾經到中國去做,他們徹底領悟到市場不在那邊,因此比較聚焦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做什麼。
  •  邱德成
    邱德成
    既然不去中國,可能就要看哪一方面是政府可以集中資源或者是協助產業的,尤其是對東南亞這一塊。去日本不太困難是,因為日本的投資機構也很積極想要找臺灣的案子,因為日本的數位轉型也做得很慢,但是東南亞的數位轉型百家爭鳴,像家裡有請外勞的人就知道,他們手機不離身,你有的東西他們也有,臺灣去東南亞發展,是因為我們的人才素質比較高,我們的資金、資本密集比較大一點。所以我一直講臺灣資本市場並不是只做臺灣,如果臺灣只做自己創新的資本市場,那就沒有特色了,我們應該要做到亞洲第一、東南亞地區第一,那一些新創想要掛牌的,請他們來臺灣掛牌,因為臺灣的資金夠多,遠比他們的國家高很多。
  •  邱德成
    邱德成
    第二,臺灣是全世界很大的資本市場,以交易量來看,我們這一方面應該要更積極。再來是人才,現在人才不足,半導體業剛剛講的問題會持續發生,現在是一台飛機的人送到美國去,台灣的人才更不足,我們要從別的國家吸引人才進來,從烏克蘭、波蘭也好。
  •  唐鳳
    唐鳳
    以後見面的時候,他發名片,我發金卡(笑)。
  •  邱德成
    邱德成
    人才跟錢在一起,資本市場就會活絡,證券商都會跑來臺灣,創新創業的資本市場做得好,自然人才就會進來,因為大家要找募資容易的地方,臺灣只靠年輕人絕對不夠,因為人越來越少了,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唯一的方式是我們是不是可以變成人才匯流的地方,如果不解決這一塊,恐怕發展會有困難。
  •  邱德成
    邱德成
    最有可能解決這一塊台灣問題的要靠部長,因為您有國外的經驗、還有對新創的關心。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不及生小孩了,我們這個年代一年出生率是 40 幾萬人,但現在大幅降低,不用因為台積電磁吸,我們自然沒有人了,因此如何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結合數位經濟發展,把臺灣的資本市場變成東南亞或者是歐洲這些國家想要來發展、想要取得資金的,都可以過來,臺灣的資金也不是全部臺灣自己的,好比台積電是外資投資,但並不會吸走臺灣的資金。
  •  邱德成
    邱德成
    同業提到一個論點是,臺灣資金把資金放在台杉,這是不對的,如果政府的資金 20 個創投,但是只給了一家 300 億,這樣台杉扮演拿那些錢去投臺灣新創的創投,事實上讓那些創投自己募錢,變成是三倍的效果,台杉不要自己都做,到最後一定被立法院罵死,立法院也會看怎麼投這個案子,因為創投有一個特色,就是 10 賭 7 輸,到時賠錢的案子一定會怪台杉,就會再怪國發,如果把台杉的角色變成投臺灣的創投,像新加坡的 GICA 投很多臺灣的創投。
  •  邱德成
    邱德成
    新加坡可以這樣做,為何我們不這樣做?我們的錢比新加坡還多,如果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從跨部會層級來思考這個問題,臺灣新創徹底解決人才的問題,也就是投資跟資本市場活絡起來,人家就會過來的。我跟台杉說一個人把臺灣 60%的資金拿走了,臺灣的保險公司很少在投外面的創投,只投台杉,變成是政策上配合台杉,那就變成這樣的情況,這其實對創投業在募資金是很大的困難。
  •  詹益鑑
    詹益鑑
    我在矽谷三年其實是很有趣的經歷,先不講看到什麼,我們今天談的事情如果回到 30 年前來想的話,那時臺灣有什麼?臺灣沒有資本市場、沒有人才,我在矽谷看到的事情是,這個時間跟 3、5 年前差很多,像中美的關係、臺灣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有很大的缺點是,30 年前很多臺灣人在美國,這就造成 30 年前開始很多 VC 有能力在美國投資,因為很多人願意留在美國幫臺灣做投資,很多 VC 在美國都有投資機構,為何撤回來?因為去中國。
  •  詹益鑑
    詹益鑑
    所以我們曾經在中國賺了很多錢,有很多人到中國,很多人沒有歐、美、日的經驗,這個是事實。這是為何我要去矽谷,因為我想要研究這個問題。還有舊金山為何在過去 10 年超越了南灣,那邊本來沒有大企業的,所以這個跟臺灣都是誘因,跟以前講的狀況是一樣的,也就是錢在哪、人在哪,但要怎麼發生這才是核心,所以培養新創、投資人才出來,我不覺得政府應該出太多錢,因為 30 年可能是政府資金多很多的時代,現在相反了,臺灣的資金遠遠超過政府,政府可以做的是導引資金、人才出海。
  •  詹益鑑
    詹益鑑
    剛剛前面講了很多,我非常認同,我在矽谷這兩年,過去兩個月,我們每週接待美國人,他們說要拿政府的錢再去美國,我就打問號,到美國加速器,加速器就給你 20 萬,為何還要再拿臺灣政府的錢?所以我們如何導引資金跟人才出海,資本市場一定要到美國或者是一定要跟美國一樣厲害嗎?新加坡跟以色列的獨角獸比臺灣多很多,今年全世界 1,000 家獨角獸當中,臺灣 0 家、日本 6 家、以色列跟韓國都上前 10 名,新加坡更小,也有 10 幾家,所以不是資本市場的問題,而是人才跟國際連結的能力問題,數位就是一個跨國界很好的機會,而且我完全認同,數位是產業發展必然的趨勢,而且人才是可以跨國際、時區。
  •  詹益鑑
    詹益鑑
    台、美缺工跟老年化的現象很明顯,所以為何要拉台積電過去,因為沒有人才,人才落地之後就會變成一個人管一個工廠的時代,所以我們的優勢應該是在軟硬整合、機械結合軟體的這件事,如何灌輸到美國、日本老年化即將嚴重的情況,從這個角度回頭思考,為何我現在矽谷做天使,我們是 40 個會員,但是我們可以一年內投資 600 萬的美金出去,因為美國的案子很好,美國的案子不一定是臺灣的案子,我們有一些是從臺灣來的,但是如何幫助臺灣的創業跟投資人,我覺得投資人的培養很重要,我們在座都是投資人,我們這些人有多少的比例海外?台杉的目標是海外沒有錯。
  •  詹益鑑
    詹益鑑
    我覺得夥伴的想法很好,並不是創業者的投資,應該要變成 GP 的 EIR,把這些未來海外 GP 的年輕人丟到海外的 VC 去作研究,像過去做得很好,有幾個人到大的美國新創去做過,一年回來視野就打開來了,他就知道如何成為獨角獸,而且加速器是長出獨角獸的,根據「獨角獸創業聖經」這本書的作者分析,獨角獸創業者的三個背景,第一個是好學校、大企業、創業,又有 5,000 萬美金出場或者是 1,000 萬美金營收,加速器收不到這樣的人,可能可以收到好學生第一次創業的人,但大企業的人並不會來臺灣的加速器,這個是很正常的,因為資本跟消費市場就決定這個地方,但這個問題,以色列跟他們一樣會遇到,為何會投到本地的獨角獸跟國際的獨角獸,我覺得創業人才跟資本人才是一樣重要的,因為沒有厲害的資本家、創投是不會有厲害的創業者,我們身為創投公會的關注者(前成員),我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是要培養國際級的創投人才跟數位人才,這個事情會加速臺灣新創出海的能力,就像當年為何半導體業可以有這麼大的大公司,很多人海歸,所以不要怕人才出去,要怕人才回不來,也就是因為臺灣的誘因不足,沒有足夠的資本家來串聯這件事。
  •  詹益鑑
    詹益鑑
    我在矽谷看到的是,我們不要擔心,可見未來應該還有一段時間是,臺灣有很好的機會進入美國,而且他們非常需要臺灣的技術,所以我的天使為何可以投錢到美國,因為他們需要臺灣的資源,即便是中小企業,但是中小企業進不到美國,因為他們不會投早期的公司,反過來說,數位是很好的商機的部分,我身為數位轉型的二代,我要想訂單如何成長,到美國發展 100 倍是訂單來源,因此把訂單來源結合起來就會串起來是數位的看法,也想聽聽看其他夥伴的意見。
  •  唐鳳
    唐鳳
    我想軟、硬整合的可信任程度,看起來短時間之內對我們的善意不會消失,像我之前跟孔院士討論的,不看到個資的情況之下可以進行計算,這需要 chip 的設計;後來我接到很多外國朋友的回饋,他們就是相信臺灣,覺得這個是要臺灣人來做,所以我覺得這很有意思,這即使是三年前都不太有這種氣氛,這是很有趣的狀況。
  •  詹益鑑
    詹益鑑
    我們是有信任的基礎。
  •  方頌仁
    方頌仁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察,我跟我的夥伴是半導體圈出來的人,我們都有得到一些好處,我們做投資,在臺灣做得還不錯,我們的投資就是覺得這些軟體,很多長官都知道,能夠做的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是有未來的,並不是非做投資不可,如果投資不會賺錢,我們是不會有興趣的。
  •  方頌仁
    方頌仁
    但是必須瞭解臺灣有很大的限制,檯面上 1,600、1,700 家的上市上櫃公司都是做供應鏈,像台積電、鴻海、聯發科都是,創業家說要到海外市場,但我們不知道怎麼做品牌、平臺。在軟體產業,若沒有存在供應鏈關係的話,就不會技術了,並不是 Google 的 outsourse 寫 code,我們離開供應鏈的話,就不會了。人要會、培養這一件事要非常久的時間,我們 7、8 年前賣了一個公司給趨勢科技,當時賣了 2,000 萬美金,大家很高興,但是現在養了 5、6 年,變成 TS1,同樣一組人、技術,因為在趨勢科技看到這樣的平臺,就知道會了,原來以前做的事是很廉價的,因此大家要有耐心,並不會憑空長出數位獨角獸。而且,人才是排斥的,因為到供應鏈是很好生存的,今天若開一個公司,開公司第一天就知道我的客戶是 APPLE,而且我做的零組件比別人便宜,那就成功了。
  •  方頌仁
    方頌仁
    像數位經濟要不要出海的問題,我們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選案的時候,這個公司若沒有機會出臺灣,並不會投,我們投的是第一天就可以去國外的新創,這並不是我們創造的,而是因為大環境跟機會,因為在智慧裝置網路起來了,像電腦打開就是 windows 或者是其他的品牌,現在到台大電機系,已經沒有人想要去台積電、聯發科上班了,這些人就是想要創業了,所以我覺得這些機會也來了。
  •  方頌仁
    方頌仁
    我個人在某個程度來看是很樂觀,除了 Appier 之後,我們未來三、五年不一定是獨角獸,但一定有公司會上市、上櫃及被併購,像 KKday 等等的海外公司已經進來,已經看到臺灣產業的價值,這個是時間的問題,雖然有人有一點焦慮怎麼沒有獨角獸或者我們的人才都被台積電挖走,但是我個人在某個程度很樂觀,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  方頌仁
    方頌仁
    臺灣也不可以太好高騖遠,我們沒有辦法到矽谷的原因是我們的資源不夠,因為矽谷是大聯盟,不可能在中華職棒沒有選上就說要去大聯盟打,我現在的關聯就是好好經營中華職棒,其實有很多很好的團隊,然後給一點時間,一定會成功,我覺得大概是這樣子,像 Appier、91APP 幾家會上資本市場,因為資金是很聰明的,看到有人賺錢了,就會有很多錢慢慢到這種比較偏數位轉型的公司,我們很清楚感受到,也就是很多傳產的老闆會關注為何可以賺到錢。
  •  方頌仁
    方頌仁
    像臺灣的餐飲業已經在改變了,他們很清楚數位已經吃掉他們自己的部分,所以我覺得會驅動傳產丟一些資源到這邊來,這應該是這幾年會發生的,所以數位發展部成立的時間,應該是剛好。
  •  方頌仁
    方頌仁
    我從來也不太認為政府就這個行業需要管很細,因為計畫經濟很難成功,政府應該規劃這種人才的便利性,也就是我們收這麼多的外國學生,這些人是不是可以留在臺灣,並不是只有高大上的外國人來臺灣拿金卡,而是其他的人是不是可以留下,我覺得數位發展部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忙。
  •  方頌仁
    方頌仁
    資金的部分,我們跟國發基金說很多次了,政府可以給一點,我們 2、30 年前有獎勵投資條例,臺灣主要的創投都是在那個時候被累積出來的,因為商人很清楚他們願意冒險,所以可能從大的政策面,好比就業人口、稅制來思考,太細節的地方,像大家提到要做資安或者是什麼,我覺得位階還是不夠高,應該要更高的一些資源分配。
  •  唐鳳
    唐鳳
    剛剛因為提到不同部會有外國專業人才的認定,像月薪 16 萬就可以拿金卡,或者是工作 8 年就可以拿金卡,還有創業成功出場的人也可以拿金卡,但是您剛剛提到的 level 很像這三個都沒有那麼容易達到?
  •  方頌仁
    方頌仁
    像亞美尼亞的國家人很少,但每一年有 5 個博士生在交大,全世界最大的 EDA 公司的老闆是美籍的亞美尼亞人,他們擺 5 個博士生在臺灣,因為在美國他們養不了 1 個博士生,但在臺灣可以養 5 個,所以我們有 5 個亞美尼亞的人,但是留不住,我們天天說要去東歐發展,但這些人就擺在你家門口啊!
  •  方頌仁
    方頌仁
    我們有很多數位公司、年輕人,被迫往東南亞發展,但最好的就是這些留學生,留學生並不是只是華裔留學生,很多完全是 native 來臺灣,因為臺灣的研究所已經招不到很好的研究生,都要到南洋去找,這些人卻沒有辦法留下來,我覺得都要思考,我也會跟科技部開玩笑,不要搞什麼半導體學院了,你把拿文藻拿來做半導體的 operator,其實完全不對,應該要開放南洋的學生來做才對,並不是把所有人、國家資源壓到半導體上。
  •  方頌仁
    方頌仁
    這都是國家政策的長期規劃,我覺得媒體不太可以講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但一定要很通盤上流的思考,我認為臺灣半導體發展已經到一個程度了,我們的觀察是非常明顯的,這些最好的理工科學生,很少人會想要再去台積電,我一點都不擔心人才的問題,所以趨勢是對的,我個人也認為,我觀察臺灣這 2、30 年,是創業風氣最盛的時候。
  •  唐鳳
    唐鳳
    你們剛剛提到亞美尼亞留在臺灣的時刻,是 23 歲、24 歲?
  •  方頌仁
    方頌仁
    唸完博士生,最多 30 歲。
  •  唐鳳
    唐鳳
    因為我們自己最近內部新創,我們 HR 的政策之前也上過新聞,但裡面有一個重點是,本來是一定要博士學位的位置,我們這邊可以說只要有業界相同經驗,就可以抵換學位,像我自己 15 歲在資訊人,直到快 30 歲的時候,這樣子算的話,隨便哪個位置都符合,雖然沒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但符合工作 8 年的經驗,如果解釋稍微改一下的話,快 30 歲的人,說不定還是可以符合,我要講的是這個。
  •  詹益鑑
    詹益鑑
    我補充一點,我跟部長共同的一點是,我的小孩是自學或者是實驗教育,部長可能知道 Minerva 在臺灣其實有設點,Minerva 是大家有聽過,Minerva 是大學,在舊金山一年之後,接下來學生六個學期在不同的城市,柏林、倫敦、首爾等等,這些人未來有機會來臺灣,臺灣也扮演了很多經驗,如何吸引 Minerva 這些學生來臺灣,或者是為臺灣工作,這是已經發生的事,但我們還沒有好好處理而已,像陳爸部長也認識,我們在連結幾個國際重要的教育機構了,未來人才已經不是博士了,可能高中就已經在創業了,Minerva 自學的人根本沒有要唸大學,我們不應該認為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可能往下延伸。
  •  詹益鑑
    詹益鑑
    所以缺人並不是問題,我們會缺人是因為把人弄得太久出社會了,導致生育人數降低,如果仔細看生育年齡往後延,所以要很仔細看生育年齡,每一個媽媽生小孩的數量沒有減少,但是從 20 歲延到 30 歲,自然出生人口就降低了,以前都是 20 多歲生小孩了,現在都 35 歲才生小孩,所以老化人口變老了,平均壽命增加了,所以這其實反而對數位化是很大的誘因,像美國現在缺工缺了 130 萬人,所以美國都要投入自動化,因為他們找不到人。
  •  詹益鑑
    詹益鑑
    因此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臺灣國際人才的機會、臺灣資金出海、產業出海的機會結合,人就過去了,我們再處理回來的問題,我想我們在座的創投們,都很知道處理回來的問題,我們過去都處理歸國學人在臺灣創業。
  •  詹益鑑
    詹益鑑
    很重要的觀點是,像剛剛講的,被大公司投資之後,過去 10 年,臺灣被網路公司收購四個案例,像無名小站等等四個公司,這四個出海都不一樣,兩個留在臺灣上市、一個到美國做創投,最特別的是其中一加公司,該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收購之後有了身分、工作機會,他的價錢也是成長 10 倍,他知道美國資本市場如何看待成長的公司,並不是 profit,所以回來在募資創業的時候,就可以拿到國際級的資金,這個是我們該培養創業的,也就是盡量讓海外的經驗、被收購的經驗,都不是尋求上市,「被收購」這三個字必須在未來當作 KPI 的,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點。
  •  唐鳳
    唐鳳
    是。像我們在部裡 KM 系統最近上線,是用 Heptabase,就是 Y Combinator 那家,他並不是歸國學人,但作品真的很不錯。在國內,我覺得對創投界的知名度還有待加強,也就是這個模式的知名度。但我完全同意這個模式是我們作為政府機關比較施得上力的,因為最上面歸國學人那一層,跟底下建教合作那一層,其實各有部會主管,我們中間的這層是一個 gap,也就是金卡告訴我們說留不下人的經驗跟歲數的 gap,也許產業署可以幫點忙。
  •  方頌仁
    方頌仁
    我再分享一下,我們如何帶我們的 portfolio 帶到國外,我跟我的合夥人已經到一個階段,不太 involve 第一線的案子,我們有更年輕的同事,像我們有一些資源是 LP,我們投了 5、6 家美國跟日本的早期 VC,總共有 6 家,這些人因為他投資以後,基本上就對你 open book、願意分享資源,很多跟供應鏈有關係的,有一些需要組裝跟零組件,可以跟臺灣公司發生關係就來了。
  •  方頌仁
    方頌仁
    第二,我們的 portfolio 要到美國、日本去的時候,他就是資源了,甚至是他幫我們介紹創投,他自己不一定可以投,但可以幫忙介紹,我們大部分可以連上國際的投資機構都是透過這樣的關係。
  •  方頌仁
    方頌仁
    為何要講這樣的事?國發基金的角色是有一定審核的原則,但是點這把火的可能是數位發展部,可以邀請國際的大投資來,你看新加坡怎麼做,他絕對不會說一次放 20 個加速器,因為新加坡人那麼少,找了 20 個,結果都是很小的加速器,但他都是直接告訴國際的加速器說「給你地點、人才、稅的減免」,他們就來了,所以可以用比較戰略的思考來引進國際的資源,不一定要很大型,在一定的領域有一定的優勢,這個是可以參考的,也就是引進國外的機構到臺灣,我跟部長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  唐鳳
    唐鳳
    這個很有道理,我們當時在討論金卡也有些不同路線的想法,有一些是只要有臺灣成分、臺灣色彩「Also Taiwanese」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壁壘分明。您剛剛講的也是有一點混合的感覺,這個是很好的模式,謝謝。
  •  李懷仁
    李懷仁
    謝謝大家的意見,裡面有很多意見都很寶貴,讓產業署整理一下再跟部長討論。剛剛有提到國發基金的角色,余博士有提到去國發基金的經驗,這我自己也有經驗,在業界的時候也有找國發基金,也是坐了三個小時左右跟專家學者討論,所以我可以理解,國發基金有政府基金在,但是也許在審查的委員多元性部分,我們也有跟國發會建議。
  •  李懷仁
    李懷仁
    剛剛提到跟國發基金合作,國發基金提到出錢,我們出力,但是那個錢要框在國發基金當中,但是怎麼樣的投資、建議,可以跟國發基金討論看看如何跟數位部有什麼樣的角色,錢仍是在他們的手上,但是把數位部的意見當作很重要的角色協助。
  •  李懷仁
    李懷仁
    剛剛有提到人才的培育,各位比我更有創業的經驗,因此人才的部分,這本來就是數位部的事,前瞻計畫有編兩筆預算,一個是國際人才、一個是人才培養,我們再陸續看看是不是可以跟業界有更多人才的交流。
  •  李懷仁
    李懷仁
    另外,每次跟部長一起跟產業溝通的時候,還是不免俗跟各位說一下,數位部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都是 PM,不管是法規調適或者是跟政府溝通上,產業的聲音有時數位部這邊會比較理解,比較在同一個頻道上,但因為整個政府機關會有目的主管、產業主管的概念,不是我們主管的產業,但會需要我們做法規調適的溝通、行政措施的調整或者需要跟各部會協調,數位部都很樂意扮演這樣的角色,以上。
  •  胡貝蒂
    胡貝蒂
    剛剛討論到其他兩個合作,我們都會積極協助看怎麼樣合作。
  •  胡貝蒂
    胡貝蒂
    本來想像數位產業署比較多的是資服業或者是軟體業,可是現在好像新創業也是在內。
  •  唐鳳
    唐鳳
    剛剛提到 focus,面對我們主管的這些,不管是人或者是新創,我們把模式做出來,但是我們也 open book,這邊希望 book 就擴散了,其他主管機關是參考書。
  •  胡貝蒂
    胡貝蒂
    先 focus 在自己的範圍當中,期待後續的合作。
  •  邱德成
    邱德成
    我來補充一下,過去臺灣的育成中心很多,各大學也在教授教創創業的課,其實變成顯學,實際上創投公會是臥虎藏龍,真正在投資是創投業,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本身在創投業的聲量也沒有很大,因為大部分忙著做投資,但現在邁入新的世代當中,我們也希望真正育成中心在育成,但是真正要拿錢出來的是創投業,所以過去經濟怎麼差的時候,像新創這一塊就投了 300 家(一年),還不包括 IPO 那一類型的,那一類型先不要算已經有 300 家,國發基金這幾年下來也投了 200 家公司,以後所有的公司不是數位經濟,也會做數位轉型,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涵蓋著。
  •  邱德成
    邱德成
    如果純粹在服務產業方面,未來創投公會可以如何跟數位發展部來做緊密的結合,包含資金面、資本市場的推廣,還有請部長當傳教士一樣,跟這些大的產業、金融業,事實上臺灣有資源、有錢的,就是在金融業跟產業界,因為創投的錢有限,如果 30 年前就在做創投......30 年前跟現在差別在哪裡?那時產業都很小,創投比起來還沒有這麼小,像以前我轉投資的公司,市值已經變成 2,000 億,但是創投還在 50 億、100 億,因此相對的影響力會有限,為何會這樣子?因為國內大家對於創投的投資熱忱不足,這公會會來努力,也希望部長可以鼓勵臺灣的金融業,像我們的金融主管機關可以用鼓勵跟主動的態度,因為臺灣的資金就是在保險、證券跟銀行,如果這些人不出資,創投業就很困難。
  •  邱德成
    邱德成
    像 CVC 做得很積極,這些大企業就像剛剛提到的達利,如果這些自己做 CVC,也協助創投,那個會更有力量,國發也是一個力量,創投要自己努力,很多先進也提到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像從國外引進、從臺灣出去,我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期待跟想法,因為數位經濟占任何一篇報導寫未來經濟成長率有 70%是靠數位經濟,所以我們不要計較在這一塊來做,資源上的取得,貝蒂跟國發基金應該有很多合作的經驗,如何把國發基金的資源引進到數位經濟,那個審查就不會是叫人家坐三個小時,我們不會叫人家三個小時坐在那邊,國發基金敢投,創投就敢投,我們創投是跟新創一起 co-work,雖然一樣有這些問題,但是問法的角度跟思維的方式不一樣,對方的感受不一樣,他們覺得我們是一個戰線,是要一起面對國發基金,我們並不是跟合作夥伴是對立的,就這一點,大家如何可以合作,我想這個部分,過去創投比較少跟新的部會合作,我們跟工業局、中小企業處比較好。
  •  邱德成
    邱德成
    但是那邊也有一些不愉快的經驗,希望可以改變,我想數位部是創新的單位,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合作空間。
  •  唐鳳
    唐鳳
    今天收到的訊息跟之前創業家那幾輪的訊息是很近,所以顯然業界有很強的共識,也剛好產業署像剛剛李次所說的當橋梁溝通者 PM 位置上,特別是示範的作用。像「公益創新」運用獎助的錢輔導大家上群募,也是要讓大家瞭解,跨境 ESG 的題目可以解決全球的問題,社會使命的 SDGs 語言,和 Born Global 也是相同的語言,我們先示範,也很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構築相同的訊息。今天非常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